News

新闻资讯

首页-新闻政务-新闻资讯
张继钢想要的“活”的“黄河” 如何造出来?
2019-09-02来源: 北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家协会

《黄河》导演手记

——张继钢老师 


1570635575462720.png


我想让每个人都能走近这条河,注视它,亲近它,并向它诉说想说的一切……


《黄河》的“物质对应”是水,“精神对应”是人。虚实之间才有意象万千!那么,出路在于神似,而不是形似。


所以,我要坚持——


观念的黄河、音乐的黄河、美术的黄河、舞蹈的黄河、舞台的黄河。


从长远的观点看舞蹈,舞蹈还是要舞蹈!


到目前,全部舞蹈是排完了,但有如作曲家只是写完了主题音乐一般,配器时,还有很多很大的空间呢,舞蹈亦然。还需要手段去填补或删减,综合或控制,这些都是诗的意象的关键,妙在诗外有诗!


不要忽略背景,“背景比其他任何东西更有空气感”(罗伯特·亨莱)。背景可衬托,可暗示,可以冷不丁“交响”一下,还可以是“雕塑”冷不丁舞蹈一下……


在乎背景,不仅是构图需要,本质上还是构成“有意味”的需要,使作品整体看上去更感动,却说不出为什么感动,使作品美妙可感但又不可描摹。


每一下都要有力量,即便看上去很随意,那也是为“结果”时的力量准备的。


明明白白地告诉观众——一切都是假的,是真真假假,是演戏。这才有味道,过实了不是艺术。


掌控整个舞台!甚至包括没上台的,抑或压根就没准备上台的。这就是留白的意义。


1570635655889811.png

▲排练中一丝不苟的导演张继钢老师


我想看见“黄河”!在看不见边界的音乐里看见黄河!


我想看见“舞蹈”!在什么也没有的舞台上看见“结实”的舞蹈!




1570635777702881.png


近日,在看完《黄河》第一次连排后,带着内心无法抑制的激动,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山西省歌舞剧院(以下简称省歌)艺术创作中心孙河冰副主任。作为这部大型交响舞蹈史诗的舞美总监,他先把张继钢老师的“导演手记”发到了山西晚报记者的手机上。看完这段文字,其实也就知道了《黄河》的精髓所在,可以说,《黄河》在舞美道具上的呈现,同样是一场舞美创作上的“史诗”。


1570635816135279.png

▲山西晚报记者采访省歌艺术创作中心孙河冰副主任


《黄河》是著作等身的张继钢老师第一次真正参与到自己作品的舞美设计中,孙河冰副主任和他的团队,负责将张继钢老师的设计呈现于舞台。整个舞美设计制作的过程,更像是一个庞大的技术工程,是一个听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在省歌工作了二十多年,孙河冰副主任毫无疑问是舞美方面的老手,他参与设计的舞台大大小小几十个。但在谈到《黄河》时,他却一个劲儿地用“前所未有”来形容这半年多的工作经历——这部《黄河》突破了一个舞美老手的全部想象,挑战了一个舞台幕后工作者的所有极限!


孙河冰副主任和他的舞美团队,在这场体量庞大、技术复杂的工程中,坚守着一个目标——在舞台上造“黄河”!造立体的“黄河”!造“活”的“黄河”!


1570635854568535.png

▲《黄河》排练照


“活”的黄河

突破以往传统舞美设计方式


在传统的舞美设计中,舞台上的道具布景,分为软景和硬景两种。软景就是纱帐之类的布质舞台装饰,硬景就是如假山这样材质的舞台道具,近年来又增加了LED大屏幕播放一些背景影像,来衬托、辅助舞台表演。孙河冰副主任的话说,传统的舞美设计和节目的关系,就是衬托气氛,虽然是整个舞台不可缺的部分,但和节目的互动非常少,在精神上游离于表演之外。


做了二十多年这样的舞美工作,在遇到《黄河》的同时,孙河冰副主任也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职业挑战。“这次的景不是景,它是和表演融在一起的,它就是一个‘演员’。”孙冰河副主任说。“以前《天下黄河》、《九曲黄河》等很多黄河作品,我们舞美师就在纱上画个壶口瀑布,挂在那里衬托一下气氛,那就是体现黄河了。但这次黄河得是‘活’的!”让道具变“活”,这不仅是对一个老舞美人业务能力的考验,更是对这个建院65年,以黄河派歌舞为特色的地方院团,对于“黄河”创新能力的考验。


1570635907105884.png

▲《黄河》排练照


在第一次连排中,我们看到了舞台上流淌的“黄河”,从空中一泻千里的“黄河”,怒吼的“黄河”、温柔的“黄河”、苦难的“黄河”、孕育生命的“黄河”、让人血脉贲张的“黄河”……仿佛置身河岸边,看着这条河万年流淌的时光,和时光中跌宕起伏的故事,像画卷一一在观众眼前展开。


这种不可描述的美,与舞台上“活”的黄河关系密切。正如张继钢在手记中所说:“《黄河》的‘物质对应’是水,‘精神对应’是人。虚实之间才有意象万千!”


为了让黄河“活”起来,也为了这种“意象万千”。孙河冰副主任与舞美团队一起群策群力。从“河”的材料入手,他们可谓“上天入地”,连航空材料都拿了来。经过对几十种材料的逐一试验,从肌理、色彩、质感、安全、运输等等角度全盘考虑。制作、修改、推翻重来,这样不断的自我否定和改正,半年多时间,无休止地试验……


要知道,在整部演出里,不仅仅只有一条“黄河”,为了配合三个乐章的不同表现内容,“黄河”在舞台上会以三到四种不同的姿态呈现。但毫无疑问,它们都是巨大的!孙河冰副主任跟山西晚报记者举例说,其中一条“黄河”的面积,就达到1500多平方米!


而如此的“折腾”还有一个更苛刻的前提,就是这些“黄河”的全手工制作。这种制作,细到河里的每一个“漩涡”,每一个“波浪”,都必须由手工完成。孙河冰副主任说:“为了做它们,我们服装厂的女工,手都肿了。”


1570635952397398.png

▲《黄河》宣传海报


“天上黄河”

将舞台表演带入多维度时代


“在乎背景,不仅是构图需要,本质上还是构成‘有意味’的需要,使作品整体看上去更感动,却说不出为什么感动,使作品美妙可感但又不可描摹。”这句张继钢老师手记里的话,是行内人的艺术表达。但作为一个观众,一个看到《黄河》第一次连排的观者,我们看到的是可以“描摹”的真实——演员在“黄河”中舞蹈、在“黄河”中奔跑、在“黄河”中生活、在“黄河”中遇见爱情……


这种真实,也源于舞美道具视觉上的“多维度化”,从平面变成立体,“黄河”从地面的奔流,变成“天上来”的壮美。在9月14日山西大剧院首演时,“黄河”将从近9米高的地方“奔流”而下,直“冲”观众眼前,在这样的景象前,定会让人情不自禁地说出那句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的感叹!


除了立体的黄河,还有立体的表演,38位演员在“天上黄河”中起舞,与整条“黄河”交融。这样的表演方式,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舞台艺术表现,是对观众舞台认知的颠覆,更是会将舞台表演带入多维度的时代。


1570636002955090.png

▲《黄河》排练照


作为《黄河》的“神来之笔”,“天上黄河”的舞台创意出自张继钢,但最终的呈现,则是省歌舞美团队的智慧结晶。“技术难度太大!”虽然背后的故事很多,但孙河冰却只用一句话,就总结了半年时间里打造这“神来之笔”的全过程。在山西晚报记者的追问下,他才透露了其中的一个难点——找合适的材料难。“不能太沉、韧性要好、防护性也要好。这半年里,做了很多个样品,拿到剧场里一次次地进行试验。都没算过我们到底试了多少遍,才有了今天的这条‘河’。”孙河冰说。从迎难而上到迎刃而解,其中的曲折和故事,只有这些舞台的幕后人甘苦自知。而观众们只会见到恢弘、壮丽以及叹为观止。


“背景可衬托,可暗示,可以冷不丁‘交响’一下,还可以是‘雕塑’冷不丁舞蹈一下……”在张继钢的舞蹈世界里,舞美的变化万千,于无形助力有形,于不经意间惊艳。而《黄河》恐怕是这种万千变化的极致表现。流淌的黄河、立体的黄河,打造了这部黄河派歌舞巅峰作品中舞美的视觉巅峰。在舞蹈表现用世界语汇诉说黄河万年故事时,却将雄壮的“黄河”真实地搬上舞台!那是每个见过黄河的人,脑海中母亲河的样子。


是的,《黄河》做到了,在看不见边界的音乐里看见黄河!


1570636049116848.png


购票信息

演出时间:2019年9月14/15/16日19:30

演出地点:山西大剧院

票价:580/380/280/180元

优惠票价:

8月16日—8月31日购票享受8折优惠

9月1日—9月10日购票享受9折优惠

9月11日演出购票全价

咨询电话:0351-2027220 2111180


(本文转自:山西晚报)